欢迎访问广东冠鸿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官网网站!
全国销售服务热线:

189-2872-4299

高级搜索:

联系我们

广东冠鸿智能装备有限公司

电话:020-39004003‬

手机:189-2872-4299‬

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鱼路107-2号

公司新闻

清明时节雨纷纷

作者:莫莫 来源:网上 时间:2022-04-04 13:39:57 浏览次数:

清明节,又称踏青节、行清节、三月节、祭祖节等,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。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,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,既是自然节气点,也是传统节日。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,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,至今不辍。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,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,也是人们亲近自然、踏青游玩、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。斗指乙(或太阳黄经达15°)为清明节气,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。这一时节,生气旺盛、阴气衰退,万物"吐故纳新",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,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。清明祭祖节期很长,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,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。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,扫墓祭祀、缅怀祖先,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,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、唤醒家族共同记忆,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。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,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,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"天、地、人"的和谐合一,讲究顺应天时地宜、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。
1清明节的介绍

一、清明节的介绍

春分后十五天为清明,是郊游的好日子。清明又是扫坟祭祖的日子,民间又称为“鬼节”、“冥节”,与七月十五、十月一日总称“三冥节”,有城隍出巡的仪式。

寒食、清明本来是两个节日,但山东民间大都把两个节日合而为一。一般叫清明,少数地区叫寒食节,但过节却是在清明这天。垦利地方自清明节前三日算起,称“大寒食”、“二寒食”、“三寒食”,第四日为清明,人们于这四天内扫墓、踏青。鄄城以清明前一日为寒食节,又称清明节为“鬼门关节”。

扫墓是清明的一-项主要活动。旧时,泰安的扫墓仪式比较隆重。男主人挑着四个小菜和水饺到祖坟,先将祭品供上,然后焚香烧纸,酒酒祭莫。招远、即墨、临朐、临清等地扫墓时还要给坟墓添新土。据说,这是给祖先修屋,以防夏天雨大漏水,实质上是对祖先的怀念。多数地区是在清明这天扫墓,少数地区(如诸城)在寒食这天扫墓,而龙口、博兴等地则在清明前四天扫墓。现在一般都在清明这天扫墓。


二、清明节的由来

古人有迎接春天的习俗,农历3月初的天气正好是春意盎然的时候,适合人们开展各类活动,包括踏青出游,乃至野合,所以春季最主要的节日也在这个时候。早期的清明节并没有祭扫的功能,清明节的活动内容与3月初的其它节日是相同的。

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二十四节是根据太阳历制定的历法,本身并非节日。清明恰好在农历的3月初,正好和古代春天的节日上已节、寒食节重叠,久而久之清明也成为了春季节日的部分。

今天,上已节已经从中国人的节日谱中消失了,但过去它曾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。 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已日,后来则固定为农历三月三那天。据记载,春秋时期上已节已经开始流行,<《论语》中所说的“暮春者,春服既成,冠者五六人,童子六七人,浴乎七沂,风乎舞霉,咏而归“写的就是当时的情形。

最早的时候,上已节那天人们会去踏青郊游、到河边洗澡。另外,这天也有"驱邪的功能,古人称为“被除畔浴”。在上古时期,节日的作用就是驱邪避灾,譬如“重阳节登高”,实际的原因

莫莫:
是为了躲避山下的瘟疫,祓除畔浴 “也是这个道理。朱旭强解释说,实际原因是由于冬天河水太冷,3月初的水温恰好,人们急着去洗越冬后第一次澡。

上已节也有求偶交配的功能,<诗经》所说的“维士与女,伊其相谑,赠之以芍药“也是发生在这段时间,这样的传统一直影响到唐宋,杜甫《丽人行》中就有三月三日天气新,长安水边多丽人的句子。不过,后来随着社会趋向文明,野合的主题被替换力求子,上已节后来形成了祭莫女娲庙,妇女们在河边求子的风俗。

魏晋时期,士大夫阶层也有过“三月三的习俗,曲水流觞便是当时人们普遍采用的一种休闲方式,这个在王羲之的《兰亭序》里都读到过。

至于清明祭祖的风俗,有一种说法认为与农历三月的寒食节有关,寒食节传说是因为春秋时晋文公为了纪念大臣介之推而设。朱旭强认为,这其实是一种后人附会的说法,就像将端午和屈原扯到一块儿那样。寒食节的来历与古代取火困难有关,-旦得到火种便要保存很久,今天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保留着在屋子里设火塘的风俗。而寒食节便是一年一度改火的日子,人们在那几天要替换新的火种,所以只能吃冷食。所以寒食节本身和祭扫并无关系。


2清明节的习俗

1、扫墓。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,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,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。扫墓俗称上坟,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。汉族和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。

2、食俗。清时节,江南-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。青团子是用种名叫“浆麦草”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,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,然后开始制作团子。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,在包馆时,另放入一-小块糖猪油。团坯制好后,将它们入笼蒸熟,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,这便大功告成了。青团子油绿如玉,糯韧绵软,清香扑鼻,吃起来甜而不腻,肥而不腴。青团子还是江南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,正因为如此,青团子在江南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。

3、踏青。清明通常在农历三月前后,恰是大地春回的时节。经历了一个漫长寒冬之后, 人们份纷走出居室,来到户外探寻春天的气息一-或在田野踏青, 或在郊外放风,这些郊游活动便被称为“踏青”。踏青,又叫春游。古时叫探春、寻春等。

4、 放风筝。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喜爱的活动。人们不仅白天放,夜间也放。有人把风筝放上天后,便剪断牵线,任它们被吹到天涯海角,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,给自己带来好运。5、戴柳。清朝插柳戴柳,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为辟邪之用,但在一些地方有纪年华之义,有所谓清明插柳“纪年华”,“清明不戴柳,红颜成皓首”之说。这种习俗是宋代“寒食”冠礼的遗存。宋代将男女成年行冠礼的时间统定在“寒食”节,而不论生时年月,“凡官民不论大、小家,子女未冠笄者,以此日上头。”(《梦粱录》)戴柳即为成年标志。据此,后世便有“纪年华”之遗俗,并演化成妇女戴柳球于警畔以祈红颜永驻的习俗。在此,青青春柳,又有象征青春之义。时值春季妇女戴柳,则表现出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与留恋。


3清明节祭祖注意事项

清明节祭祖注意以下的事项。

1、拜山之前最好要佩戴一些护身用品,比如玉石,佛菩萨神明挂坠或护身符之类,以防一些有缘的阴性朋友干扰造成不必要的麻烦。

2、尽量避免傍晚或夜间上山,这个时间段阳气减退,阴气渐长,近期运势不佳的朋友特别容易招惹阴性信息。还是预防一下有益无害。

3、一定要注意的是拍照摄影,有的朋友顺便把拜山也当做一次登山春游。这也没什么,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有坟墓灵位地方不要随意摄影或录像,否则很可能招惹到一些灵而找来不必要的骚扰。若发现影像中出现了本没有的人影或白,黑影像,最好请有经验法师适时进行处理。不然真有可能影响个人时运。

4、还有下山回家时最好要先过下火盆后入屋为好。可事先准备好一个金属盆,回家门口是在盆里焚烧些寿金百解符等,然后从火上经过,这样可避免从山上回来时招惹的阴性朋友入屋而造成不必要的烦恼。

5、进入山中路经他人坟地时要注意言语文明礼貌,不可语言鲁莽随意指点“江山”。内急朋友一定要注意不可随意进行不文明行为,切忌。